小时捉泥鳅

       
      泥鳅,人们都叫它“水中人参”,它的肉和籽很好吃。

  泥鳅有黑的,还有黄的,身上的鳞片细小到几乎没有,它的身上分泌一种粘液,滑溜溜的很难抓住。当你好不容易的把它握在手里,它那轻盈的身形一扭,摇头摆尾的就跑掉了。

      小时候,我在乡村生活,学会了捉泥鳅。于是,年少而课余又无所事事的我,常和小伙伴们以捉泥鳅为乐,且四季不断。 

       那时的乡间到处都是沤田。沤田里有水,有水就少不了有鱼,而见得最多的就是泥鳅了。泥鳅由于身子滑溜,也就很难捉到。可是看到泥鳅,我总是憋不住去捉,轻手轻脚走过去,还没到跟前,机警的泥鳅或是四处逃窜,或是钻到淤泥里。就是捉住了,又常会从手指间溜走。
       春天里,过了冬眠期的泥鳅急于进食。我们用柳条编成笼子,笼子的一头是削尖的竹篾组成的“倒刺”,呈喇叭口型,“倒刺”聚成的尖端指向笼内,笼子的另一头则用木塞塞紧。先在笼内放入一些砸碎的大小螺蛳作为诱饵,用绳子拴住笼子后将其抛入池塘中,一夜过后再收回,笼内往往就会有不少因为贪食的泥鳅——它们纷纷用力钻进笼内,因是顺着“倒刺”便进而无碍;可出来时,“倒刺”让它们寸步难行。于是乎,入笼的泥鳅便悉数成为乖乖的俘虏。


       入夏以后,雨水逐渐增多,池塘出水口水流不断,塘内里的泥鳅往往会顺水而下;而田里的泥鳅却想逆流而上去寻找更大的生活空间。此时,只要用网兜封住水沟下游狭窄的出水口,然后截断池塘出水口,就会将聚集在水沟内的泥鳅一网打尽。
       进入秋季以后,降水日渐减少,田里的水稻需要不断从池塘里放水灌溉。这就常常导致池塘里的水位逐渐下降。而这时池塘里的泥鳅只好躲到低洼处。这个时时候捉泥鳅的方法很简单,人直接下水用脚踩泥鳅,踩到后不需要直接用手去抓它,捧起那坨泥,将它对准鱼篓口,泥鳅就乖乖地钻出来,溜进篓中。
       泥鳅喜欢藏在泥巴里,滑不溜秋,不好抓,想要抓住它们,没有一定技巧,只会徒劳无功。泥鳅一般会在水田里拉好的沟里。泥巴表面一般有迹可循,泥巴上有一个小孔,孔的大小,看出泥鳅的大小,右手中指沿孔插入,触摸到泥鳅后,左手快速一抄,双手合一,一条泥鳅就到手了,稍微慢点,泥鳅就深入泥底,再也找不到踪迹。       冬天泥鳅最肥,它们长得胖胖的。冬天水特别冷,泥鳅钻到泥里一般都很少动,可以顺着泥鳅打的洞,用双手切瓜似的依次翻卷柔软的沟泥,就会把软泥当棉被盖的泥鳅一条一条翻出来,泥鳅则如醉酒似的任你摆布。

      捉泥鳅是我童年记忆的一段碎片,既好玩又刺激,让我久久难忘。


评论

© 晓山 | Powered by LOFTER